醫者仁心。
生活中,每個人、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。
解除病人痛苦,挽救病人生命。特殊時期,他們負重前行、馳援抗疫前線,成為最美逆行者。
他們的一舉一動,都在傳遞着正能量。
他們的美德,都值得弘揚。
他們就是——泉州好醫生!
晉越11月24日訊(晉越記者 尤燕姿)男兒有淚不輕彈,可提起2003年在北京抗擊非典,一位老人一家7口,6人因非典全走了,但老人出院後卻給醫護人員送來一面錦旗……説到這裏,李奕鑫突然淚流滿面,他對堅強的生命感到敬畏,對自己無力挽回的生命,感到可惜。
李奕鑫,第910醫院急診醫學部兼重症醫學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。作為一名軍醫,參加過抗擊非典和新冠肺炎,面臨這種嚴峻的疫情,他沉着穩重,有條不絮,展現出了一名軍醫該有的風範。
説起抗擊非典的經歷,李奕鑫忍不住落淚
人物名片
李奕鑫,第910醫院急診醫學部兼重症醫學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。全軍重症醫學分會凝血學組委員、福建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學科分會委員、泉州市急診急救質控分會副主委。擅長膿毒症、多器官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及各類休克救治及心肺復甦、急慢性中毒、嚴重中暑、電擊傷以及各類物理化學性損傷性疾病、採用中西結合治療脂肪肝、肝臟相關疾病。
參加武漢抗疫
瞞着年邁的父母
今年正月初六,作為聯勤保障部隊第一批支援武漢的一員,李奕鑫背上行囊,踏上了去武漢的飛機。
“武漢封城後,我就寫下了請戰書”,李奕鑫參加過2003年的抗擊非典,當時自己就意識到,病人很需要醫生,而且自己是重症醫學科的主任,很多肺炎病人需要在他們的科室裏搶救,當時他動員科室10幾個人報了名。
除了妻子,家裏其他人都不知道李奕鑫去了武漢。去之前,李奕鑫説自己不緊張。但是到了火神山,他擔任接診中心主任,每天都有一批一批的患者被送進來,然後由他分配到各個病區。“最多一天收了400多個病人,連續工作10幾個小時沒有休息”,在接診中心,自己既是搬運工,又是醫生,每人都身兼多職。那時候,李奕鑫説自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每天扯着嗓門在喊,聲音是沙啞的,腰是彎的……李奕鑫受訪的畫面,在電視中播放,無意中被弟弟看到,弟弟才知道他去了武漢,他趕緊讓弟弟保密,不能讓家中年邁的父母親知道,不然他們會擔心。
因敬重生命他説着説着就淚流滿面
李奕鑫一輩子難忘的兩段時光,一段是2003年參加抗擊非典的53天,一段是今年援鄂的70天。
想起10幾年前在北京抗擊非典,他説自己分管的病房裏有一對老夫妻,後來妻子離開了,一問才知道,老爺爺全家7口人,妻子、女兒女婿、外孫,親家兩口子都走了,就剩他一人。出院時,老人給他們鞠躬,還給他們送錦旗。説到這裏,李奕鑫突然淚流滿面。他説,老爺爺儘管孤苦伶仃,但他很堅強,令人敬畏。“我感到我們的醫療真的很有限,如果可以,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夠活下來”。
李奕鑫尊重生命,這幾年他在急診和重症醫學科,看到了人生百態:有的人一時過激喝下農藥自殺,卻拉着他的手説“李主任,救救我”;有的人不想死,還牽掛着家裏的老人、孩子,但最終還是走了……説起這些種種,李奕鑫陷入了沉思!
李奕鑫在查房(受訪者供圖)
為救治一位19歲戰士他牽掛了三天三夜
2018年,李奕鑫調到急診和重症醫學科,面對的都是又急又重的病人。比如羣體性事件,燒傷、車禍、中毒等等。
今年9月份,一位19歲的戰士,在高温下跑5公里,跑了不到半個小時,就暈倒被送到醫院搶救,體温爆表、全身多器官衰竭……看着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年齡的小夥子,李奕鑫更多的是心疼。但搶救這種病人,就必須爭分奪秒,只要稍微遲個幾分鐘,都會影響到病人以後的康復。
三天三夜,小夥子的病情一直牽動着他的神經,李奕鑫把辦公室當家,躺在沙發上休息,時不時會驚醒過來,到監護室裏看看小夥子的情況,交代一下護士長盧生桂,要看好他的各項指數……就這樣一直守着,等到他神志恢復清楚。
曾經一位氣管切開的病人,整整2個月沒有説話,當他説出第一句話時,自己都哭了。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,讓李奕鑫覺得,為病人的付出是值得的。
兩位病患媽媽的離開令他終生難忘
最令李奕鑫難忘的,是自己搶救過的兩個媽媽。
一個是懷孕7個月的孕婦,孩子意外沒了,這位病人一時想不開,喝下了毒藥,等到她被送來醫院搶救時,她抓着李奕鑫的手説“李主任,救救我”,李奕鑫説,她喝了50ML的毒藥,真的是神仙都救不了她呀……説起這個可憐的女子,李奕鑫感到很可惜。
另外一位是脊柱側彎的媽媽,家裏很窮,在其他醫院治療一週後病情仍然不穩定,轉送到了第910醫院。當她再一次手術醒來後,第一句話就告訴醫生,她很想回去看看自己的兩個孩子,可是,第二天她卻永遠地離開了……
“病人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”李奕鑫説,從他們身上,看到了很多人間疾苦,也讓醫生髮現,“我們該努力的空間還很大”。
李奕鑫到社區為羣眾講解急救知識(受訪者供圖)
背井離鄉27年踐行軍醫的使命
為什麼會當醫生,李奕鑫説,自己出生在廣東潮汕的一個農村,小時候,家裏有一位叔叔是軍人,他回鄉時穿着一身軍裝,英勇又帥氣,他講起在偵察連的偵察故事,令少年的他既崇拜又憧憬,認為他們才是真的英雄。
童年的生活,是每天在村裏幹農活、放鵝,到處亂跑,身體素質好得很。高考前,廣州第一軍醫大學、武漢艦艇大學都提前到學校瞭解情況,自己當時視力好、體育好,後來如願考上了廣州第一軍醫大學,成了一名真正的軍人。
患者贈送牌匾(受訪者供圖)
1993年畢業後,被分配到第910醫院(原180醫院),李奕鑫背井離鄉,來到了泉州,離家已是27年。他常常想念家鄉,牽掛在老家的父母親。
剛參加工作時,在肝病中心,主治脂肪肝、肝臟腫瘤等相關疾病,有一年國慶,父親從廣東來泉州看他,那是他離家後,父親第二次來。而自己剛好在搶救一位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病人,他卻連陪父親吃頓晚飯的時間都沒有,至今讓他很內疚。為了事業,他不能像別的子女一樣在老人膝前盡孝,也愧對愛人和女兒,因為工作錯過了很多陪伴的時間。
李奕鑫感慨,醫生本來就很累了,但自己又是一名軍人,他常這樣提醒自己,不要輕易被困難打倒,時刻要做好為人民奉獻自己的準備,這是軍醫的使命。